敘利亞護照

Syria passport

敘利亞护照
  • 6
    免簽
  • 18
    落地簽
  • 3
    旅行授權
  • 171
    需要簽證
ISO代碼 SY
承認雙重國籍
地區人口 21,563,800
簽證要求:
大洲 護照國家 簽證狀態 有效天數 操作

基本概況

【國 名】 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The Syrian Arab Republic)。

【面 積】 185180平方公里(包括被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約1200平方公里)。

【人 口】 2322萬(2023年)。 其中阿拉伯人占80%以上,還有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土庫曼人等。

【語 言】 阿拉伯語為國語。

【宗 教】 居民中85%信奉伊斯蘭教,14%信奉基督教。 穆斯林人口中,遜尼派占80%(約占全國人口的68%),什葉派占20%,什葉派中,執政的阿拉維派占75%(約占全國人口的11.5%)。

【首 都】 大馬士革(Damascus),人口258萬(2023年)。

【國家元首】 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2000年7月就任,2007年5月、2014年7月兩次連任,2021年5月再次當選連任。

【國慶日】 4月17日。

【地 理】 位於亞洲大陸西部,地中海東岸。 北靠土耳其,東南鄰伊拉克,南連約旦,西南與黎巴嫩、以色列接壤,西與賽普勒斯隔海相望。 海岸線長183公里。

【氣 候】 北部地方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南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 沙漠地區冬季雨量較少,夏季乾燥炎熱。 最低氣溫0°C以下,最高氣溫達40°C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沿海地區1000毫米以上,南部地區僅100毫米。

【簡 史】 西元前3000年時有原始城邦國家存在。 西元前8世紀起,先後被亞述帝國、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統治,1920年4月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1940年6月被納粹德國控制。 1941年9月27日,“自由法蘭西軍”總司令賈德魯將軍以同盟國名義宣佈敘利亞獨立。 1943年8月,敘利亞成立政府,舒克裏·庫阿特利當選敘利亞共和國首任總統。 1946年4月17日,英、法兩國被迫從敘利亞撤軍,敘利亞獲得完全獨立。 1958年2月1日,敘利亞和埃及合併組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簡稱“阿聯”)。 1961年9月28日,敘利亞宣佈脫離“阿聯”,成立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 1963年3月8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簡稱復興黨)組成敘利亞新政府。 1970年11月13日,敘利亞國防部長兼空軍司令哈菲茲·阿薩德發動“糾正運動”,改組了黨和政府,自任總理。 1971年3月,阿塞德當選總統,任至2000年6月10日去世,其次子巴沙爾·阿薩德於同年7月10日繼任總統並連任至今。

【政 治】 從2011年3月起,敘局勢發生動盪並持續陞級,境內武裝暴力衝突不斷。 阿盟、聯合國等先後介入斡旋,有關各方在日內瓦召開兩次敘問題會議,均無果而終。 2015年,敘國內戰事激烈,恐怖極端勢力坐大,人道形勢嚴峻,難民問題溢出效應凸顯。 9月底,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問題,國際促和努力複趨活躍。 12月,安理會一致通過第2254號決議,確定政治解决敘問題的主要原則、時間框架和路線圖。 此後,聯合國多番推動敘政府和反對派和談。 截至2024年10月,聯合國主持召開9輪敘利亞問題日內瓦會談、8輪憲法委員會會議,敘利亞、俄羅斯、伊朗、土耳其主持召開21輪敘問題阿斯坦納會談。

【憲 法】 原憲法於1973年3月12日經全國公民投票通過,規定敘利亞是人民民主社會主義國家,復興黨是國家和社會的領導覈心。 實行有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 2012年2月,敘利亞舉行公投,通過新憲法,主要內容包括:國家政治制度以多元化為原則,改一黨制為多黨制; 通過投票實施政權民主,總統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7年,只能連任一次等。

【議 會】 又稱人民議會,國家立法機構。 其職能是:提名總統人選; 通過法律; 討論內閣政策; 通過國家總預算和發展計畫; 準予有關國家安全的國際條約和協定; 决定大赦; 接受和準予議員的辭呈,撤銷對內閣成員的信任等。 人民議會於1971年2月21日成立。 2024年7月,敘利亞舉行2011年局勢動盪以來的第四次人民議會選舉,復興黨領導的黨團聯盟贏得多數席位,哈穆達·薩巴格蟬聯議長。

【政 府】 本届政府於2024年9月24日成立,有28名成員,主要包括總理穆罕默德·加齊·賈拉利(Mohammad·Ghazi·al-Jalali),國防部長阿裏·馬哈茂德·阿巴斯(Ali Mahmoud Abbas),外交和僑民部長巴薩姆·薩巴格(Bassam·Sabbagh)等。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14個省市:大馬士革農村省、霍姆斯省、哈馬省、拉塔基亞省、伊德利布省、塔爾圖斯省、臘卡省、德爾祖爾省、哈塞克省、德拉省、蘇韋達省、庫奈特拉省、阿勒頗省和大馬士革市。

【司法機构】 全國設高等憲法法院,各省、市、縣設初級法院和調解法庭。

【經 濟】 2011年敘利亞局勢動盪前,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軌,但受多重因素影響未成功。 2011年敘利亞局勢動盪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地區國家對敘利亞實施制裁,敘利亞承受石油出口中斷、外匯收入銳減、貨幣貶值、物價上升、失業率高企等多重壓力,經濟形勢日益嚴峻。 2020年6月,美國宣佈實施對敘施加單邊制裁的《凱撒法案》。

主要經濟資料如下(來自世界銀行資料庫):

國內生產總值:89.8億美元(2021年)。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3%(2021年)。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21.1美元(2021年)。

貨幣名稱:敘利亞鎊(Syrian Pounds)。

【資 源】 主要有石油、瓦斯、磷酸鹽、岩鹽、瀝青等。 已探明石油儲量25億桶。 已探明瓦斯儲量6500億立方米,磷酸鹽儲量6.5億噸,岩鹽儲量5500萬噸。

【工 業】 工業基礎較薄弱。 現有工業分為採掘工業、加工工業和水電工業。 開掘工業主要有石油、瓦斯、磷酸鹽、大理石等。 加工工業主要有紡織、食品、皮革、化工、水泥、烟草等。

【農 業】 敘利亞是中東地區農業大國。 2011年局勢動盪前,敘利亞農業耕種面積473.6萬公頃,農業人口約440萬,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豆類、紅菜頭、烟草等,主要畜牧品種有牛、綿羊、山羊、雞等。 2011年局勢動盪後,敘利亞農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農產品、畜牧產品產量銳減。

【對外貿易】 敘動盪前,主要出口產品有石油和石油產品、棉花和棉花製品、磷酸鹽、香料、皮革等。 主要進口產品有機械、鋼材、紡織品、燃料、糧食、罐頭、糖、化工原料、文教用品、醫藥、木材等。 主要進口國為法國、義大利、德國、土耳其、中國,主要出口國為德國、義大利、法國、沙特、土耳其。 2011年後,敘利亞對外貿易銳減,現時主要進口燃料、食品、服裝等。

【交通運輸】 國內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總長4.59萬公里,連接各城鎮,並可通往土耳其、伊拉克、約旦和黎巴嫩。 鐵路總長2798公里。 現有拉塔基亞、塔爾圖斯等5個港口。 除大馬士革國際機場,還有6個省級地方機場。 2011年局勢動盪後,受外部制裁影響,敘利亞對外航線銳減。

【軍 事】 1946年建軍,20世紀70年代發展較快,成為中東一支實力較强的武裝力量。 武裝部隊總司令部為最高統帥機關,巴沙爾總統任總司令。 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30個月。 2011年局勢動盪前,敘利亞武裝部隊總兵力40.8萬人,其中陸軍30萬人、海軍8000人、空軍與防空軍10萬人,另有准軍事部隊40餘萬人。 武器裝備主要來自前蘇聯和俄羅斯。 2011年局勢動盪後,敘利亞兵力無詳細統計資料。

【教 育】 普及小學義務教育,國中基本實行義務教育。 男生從大學畢業後要到軍隊服役2年才能拿到文憑,女生畢業後即可拿到文憑。 全國有4所綜合性大學:大馬士革大學、阿勒頗大學、十月大學和復興大學。

【新聞出版】 全國性阿拉伯語日報有《複興報》、《革命報》、《十月報》等,地方性阿拉伯語日報有《群眾報》、《獻身報》、《阿拉伯主義報》、《團結報》等。 另還發行英文日報《敘利亞時報》等。

阿拉伯敘利亞通訊社是官方通訊社。 敘利亞廣播電臺建立於1936年,在各省、市建立有地方廣播電臺。 電臺開辦有兩套節目,除用阿拉伯語廣播,還用英、法、德、俄、土(耳其)、希(伯來)、西(班牙)等7種語言播音。

【對外關係】 敘局勢動盪以來,主要西方國家和部分阿拉伯國家稱巴沙爾已失去執政合法性,持續對敘制裁、施壓。 阿盟通過決議,中止敘成員國資格,中止同敘政府的外交合作,斷絕經貿往來。 2013年3月,阿盟向“全國聯盟”移交敘在阿盟席位。 俄羅斯、伊朗在政治、軍事等方面力挺敘政府。 2023年5月7日,阿盟舉行特別外長會,同意恢復敘利亞的阿盟成員國資格; 19日,敘總統巴沙爾出席在沙特吉達舉行的第32届阿拉伯國家聯盟首腦理事會會議。 6月25日,敘常駐阿拉伯國家聯盟代表胡薩姆在埃及開羅向阿盟秘書長蓋特遞交任命書。 2024年5月16日,敘總統巴沙爾出席在巴林麥納瑪舉行的第33届阿拉伯國家聯盟首腦理事會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