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他護照

Malta passport

馬爾他护照
  • 122
    免簽
  • 30
    落地簽
  • 8
    旅行授權
  • 38
    需要簽證
ISO代碼 MT
承認雙重國籍
地區人口 464,186
簽證要求:
大洲 護照國家 簽證狀態 有效天數 操作

基本概況

【國名】馬爾他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lta)。

【面積】面積316平方公里。 主要由5個島嶼組成,其中馬爾他島最大,面積245.73平方公里; 第二大島為戈佐島,面積67.08平方公里。

【人口】56.3萬(2023年)。 主要是馬耳他人,占總人口約74.66%,其餘為阿拉伯人、義大利人、英國人等。 官方語言為馬爾他語和英語。 天主教為國教,其餘主要信奉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

【首都】瓦勒他(Valletta),0.8平方公里,人口約0.7萬。

【國家元首】總統米麗婭姆·斯皮泰裏·德博諾(Myriam Spiteri Debono),2024年4月4日就職,任期5年。

【重要節日】天煞-地球反击战:9月21日。

【簡況】位於地中海中部的島國,有“地中海心臟”之稱。 海岸線長190餘公里,多天然良港。 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年均氣溫19.7℃,最高氣溫40℃,最低氣溫5℃。 年均降水量560毫米。

自西元前5000年起,島上出現人類活動。 西元前10至8世紀,腓尼基人到此定居。 西元前218年起,受羅馬人統治。 9世紀起,先後被阿拉伯人、諾曼人佔領。 1530年,耶路撒冷聖約翰騎士團從羅德島移居這裡。 1798年,法國軍隊將騎士團逐出。 1800年被英國佔領,1814年淪為殖民地並成為英國重要海軍基地。 二戰後,英於1947年允許馬成立內部自治政府,但於1959年1月再次進行直接統治。 1964年9月21日,馬正式宣佈獨立,仍保留英聯邦成員國身份。 1966年,馬舉行獨立後首次大選,國民黨獲勝執政。 1971-1987年,工黨連續執政。 此後國民黨和工黨兩黨長期輪流執政。 1979年3月31日,英撤出在馬軍事基地。

【憲法】1964年9月21日頒佈獨立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英女王為國家元首。 1974年12月13日通過憲法修正案,成為共和國,總統為國家元首,但仍留在英聯邦內。

【議會】一院制,稱眾議院,經普選產生,任期5年,為立法機構。 本届議會於2022年3月選舉產生,現時共79席,其中工黨(執政黨)43席,國民黨(反對黨)35席,獨立議員1席。 議長安格魯·法魯賈(AnġluFarrugia)。

【政府】2022年3月舉行大選,總理阿貝拉帶領工黨以55.1%得票率當選連任。 現時內閣其他成員包括副總理兼外交、歐洲事務和貿易部長伊恩·博奇(Ian Borg),經濟、企業和戰畧工程部長西爾維奧·斯肯布裏(Silvo Schembri),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事務部長克裏斯·博內特(Chris Bonett),環境、能源和大港復興部長米麗婭姆·達利(Miriam Dalli),土地和選舉計畫實施部長斯特凡·茲林佐·阿佐帕迪(Stefan Zrinzo Azzopardi),內政、安全、改革和平等部長拜倫·卡米萊裏(Byron Camilleri),國家遺產、藝術和地方政府部長歐文·邦尼奇(Owen Bonnici),財政和就業部長克萊德·卡魯阿納(Clyde Caruana),教育、體育、青年、研究和創新部長克裏夫頓·格裏馬(Clifton Grima),戈佐事務和規劃部長克林特·卡米萊裏(Clint Camilleri),社會政策和兒童權利部長邁克爾·法爾宗(Michael Falzon),包容和志願組織部長尤利婭·法魯賈·波爾泰利(Julia Farrugia Portelli),司法和建築行業改革部長喬納森·阿塔德(Jonathan Attard),旅遊和公共清潔部長克萊頓·巴爾托洛(Clayton Bartolo),農業、漁業和動物權益部長安東·瑞法羅(Anton Refalo),社會保障性住房部長羅德裏克·加爾德斯(Roderick Galdes),衛生和應對老齡化部長喬-艾蒂安·阿貝拉(Jo-Etienne Abela)等。

【行政區劃】全國共有68個地方市政委員會,其中馬爾他島54個,戈佐島14個。

【司法機构】高等法院為最高司法機构,由1名首席大法官和21名大法官組成,由總統根據總理推薦任命,65歲退休。 首席大法官馬克·切特庫蒂(Mark Chetcuti),2020年就任。 檢察長維多利亞·布蒂吉格(Victoria Buttigieg),2020年就任。

【政黨】

(1)工黨(Partit Laburista):執政黨,中左派,歐洲社會黨成員。 1921年成立,早期黨員以勞工階層居多。 對內主張權利平等,關注弱勢群體,建立福利社會,發展自主經濟,工會參與企業管理,出售部分國有企業股份。 對外主張中立和不結盟,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重視同地中海國家關係。 現任黨首羅伯特·阿貝拉,2020年1月當選。

(2)國民黨(Partit Nazzjonalista):主要反對黨,中右派,歐洲人民黨團成員。 1880年成立,早期黨員主要是工商業者、教職員、律師、農民。 對內主張把馬建成信奉天主教、具有歐洲傳統和民族精神、自由正義的民主國家,保護國內傳統和生活方式,提倡環境保護,反對過度開發、引進外來移民和勞工,近年來政治立場趨中間化。 對外主張加强同歐洲國家和地中海各國合作。 現任黨首伯納德·格雷克(Bernard Grech),2020年10月當選,2022年5月連任。

【重要人物】米麗婭姆·斯皮泰裏·德博諾:總統。 1952年10月生,畢業於馬爾他大學。 1996年至1998年曾任議長,是馬唯一一比特女議長。 2024年4月任總統。

羅伯特·阿貝拉:總理,工黨黨首。 1977年12月生,馬爾他大學法學博士,系馬第八任總統喬治·阿貝拉(2009-2014年在任)之子。 曾長期從事律師工作。 2017年首次當選議員,並擔任時任總理穆斯卡特法律顧問。 2020年1月任總理。

【經濟】馬自然資源貧乏,科技人員短缺,工業基礎薄弱,糧食基本依賴進口,外貿長期逆差。 旅遊業是傳統支柱產業和外匯最主要來源。 造船和修船業發達。 2004年加入歐盟後獲大筆援款,政府同時推出系列改革,調整經濟結構,總體經濟狀況不斷改善。 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約209.58億美元,同比增長5.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3.87萬美元。 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約209.58億美元,同比增長5.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3.87萬美元,同比增長11%。

【資源】除建築用石灰岩外,無礦產資源,石油、瓦斯完全依賴進口。 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但開發不足,可再生能源使用率低。 淡水資源匱乏,一半以上生活用水依靠海水淡化。

【製造業】近年來製造業產值不斷下降,GDP占比低於西方國家總體水准; 從業人員占總勞動力比重不足20%。 主要產品有電子、化工、機械設備、醫藥、食品飲料等。

【農業】由於嚴重缺水,馬爾他農業受限,可耕地面積約9000公頃。 農業、林業、漁業產值占馬總體經濟產值不足1%,全職從事農業人口約1600人(2020年10月)。 糧食、牛奶、植物油、水果等大部分依賴進口。

【旅遊業】旅遊業是經濟支柱和主要外匯來源。 2020年,歐洲各國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出臺旅行限制措施,赴馬旅客人數銳減至約66萬人,同比下降76.1%。 2021年上半年,赴馬旅客約14萬人,同比下降62.3%。 2022年7月,馬政府宣佈全面解除入境旅客疫情防控限制,全年共接待旅客230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水准的83%。 英國、義大利、德國、法國、波蘭等國家為赴馬遊客主要來源國。 據馬方統計,2023赴馬遊客297.6萬人次,同比增長30.1%。

【交通運輸】境內無鐵路和內陸水路,與島外交通主要依賴航空和海運。 盧卡(Luqa)國際機場是唯一機場,輸送量最高超700萬人次,與歐、美、北非等主要大城市有多條直飛航線。 航運業發達,馬爾他島南部的自由港系地中海沿岸第三大轉運港,與世界110個港口有貨物往來。 歐洲第一大、世界第六大船舶登記國。 全國公路約2200公里,無高速交通系統。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共有約43.9萬輛汽車,人均車輛保有率居世界前列。

【財政金融】馬加入歐盟後公共財政狀況總體良好,在GDP增長、降低結構性赤字和公共債務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果。 2023年,財政收入64.13億歐元、支出72.21億歐元,財政赤字8.08億歐元,同比下降8.7%。 2023年中央政府債務約97.4億歐元。

【對外貿易】歐盟一直保持馬最大貿易夥伴地位。 主要進口礦物燃料、非電子機械、交通工具、食品等,主要出口電子機械、海產品、醫藥產品等,主要進出口國為義大利、英國等。 據馬方統計,截止2023年底,馬進口額85.78億歐元,同比下降9.82%; 出口額45.16億歐元,同比下降3.32%。

【人民生活】實行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及退休保險制度。 男性平均壽命79.6歲,女性為83.3歲,總體平均壽命81.5歲,世界排名第20比特。

【軍事】武裝部隊總人數約2000人。 武裝部隊司令林頓·J·奧尼爾(Clinton J O’Neill)準將,2022年6月就職。 根據1980年同意大利簽訂的雙邊防務協定,意負責為馬提供安全保障。 馬警詧力量約2400人,由內政部管轄。

【文化教育】共有各類學校約340所,在校生約8.4萬人,教師近1萬人,公立學校均實行免費教育,另有各類私立和教會學校。 馬爾他大學(UniversityofMalta)系馬唯一一所大學,其他高等院校包括旅遊學院(Institute of Tourism Studies)和馬爾他人文科技學院(Malta College of Arts,Science&Technology)等。

【新聞出版】共有主要日報4份,馬爾他文和英文各2份。 最大報紙為《時報》(Times of Malta)和《獨立報》(The Malta Independent),另有多種週刊。 馬爾他電視臺(TVM)為國家電視臺,1962年開始播放電視節目,由政府公共廣播服務有限公司運營。 國民黨和工黨分別開設各自電視臺Net TV和One TV。

【對外關係】英聯邦成員國,2004年5月加入歐盟,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區,2008年1月正式啟用歐元。 奉行中立政策,同歐洲大陸和地中海沿岸國家保持友好關係。 推動並積極參與地中海議會大會、地中海聯盟等歐洲—地中海合作行程,重視並積極發展同美國、俄羅斯、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南非等域外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關係。

重視聯合國等多邊國際組織作用。 擔任2023至2024年度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贊成聯合國改革,支持擴大安理會,但主張應堅持協商一致。 積極參與國際反恐合作。 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支持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內就减排儘快採取行動,呼籲重視小島國受氣候變化負面影響的脆弱性。 高度關注近年來日益嚴重的地中海非法移民問題,宣導在歐盟內部建立強制性“責任分攤”制度,主張加大同難民來源國、中轉國的發展合作,從源頭解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