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加西護照

Madagascar passport

馬拉加西护照
  • 29
    免簽
  • 26
    落地簽
  • 2
    旅行授權
  • 141
    需要簽證
ISO代碼 MG
承認雙重國籍
地區人口 28,172,462
簽證要求:
大洲 護照國家 簽證狀態 有效天數 操作

基本概況

【國名】馬拉加西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dagascar,La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

【面積】59.2萬平方公里(包括周圍島嶼)。

【人口】約3030萬(2023年,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數據)。 馬達加斯加人占總人口的98%以上,由18個民族組成,其中較大的有:伊麥利那(占總人口的26.1%)、貝希米紮拉卡(14.1%)、貝希略(12%)、希米赫特(7.2%)、薩卡拉瓦(5.8%)、安坦德羅(5.3%)和安泰薩卡(5%)等。 各民族語言、文化、風俗習慣大體相同。 在馬定居的尚有少數科摩羅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法國人,另有華僑和華裔約5萬人。 民族語言為馬拉加西語(屬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官方通用法語。 居民中信奉傳統宗教的占52%,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的占41%,信奉伊斯蘭教的占7%。

【首都】安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人口約300萬,年平均氣溫18.3°C。

【重要節日】天煞-地球反击战:6月26日。

【簡況】位於非洲大陸以東、印度洋西部,是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島。 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 海岸線長約5000公里。 東南沿海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年平均氣溫24°C; 中部為熱帶高原氣候,溫和凉爽,年平均氣溫18.3°C; 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乾旱少雨,年平均氣溫26.6°C。

16世紀末伊麥利那人在中部建立了伊麥利那王國。 1794年伊麥利那王國發展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並於19世紀初統一全島,建立馬拉加西王國。 1896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58年10月14日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 1960年6月26日宣佈獨立,成立瑪律加什共和國,亦稱第一共和國。 1975年12月21日,改國名為馬拉加西民主共和國,亦稱第二共和國,迪迪埃·拉齊拉卡(Didier Ratsiraka)就任總統。 1990年實行多黨制。 1992年8月19日,馬舉行全民公投,通過“第三共和國憲法”,改國名為馬拉加西共和國。 1993年2月,在馬首次多黨選舉中,阿爾貝·紮菲(Albert Zafy)戰勝拉齊拉卡,當選第三共和國總統。 1997年2月,拉齊拉卡在總統選舉中獲勝,重掌政權。 2001年12月16日,馬舉行總統選舉。 拉齊拉卡與主要反對派候選人、安塔那那利佛市市長馬克·拉瓦盧馬納納(Marc Ravalomanana)圍繞選舉結果展開激烈爭鬥,馬陷入長達半年的政局動盪。 2002年4月,馬最高憲法法院宣佈拉瓦盧馬納納當選馬總統。 5月6日,拉瓦盧馬納納宣誓就職。 2006年12月3日,拉瓦盧馬納納以絕對優勢勝選連任,並於2007年1月19日宣誓就職。 此後,拉瓦盧馬納納創建的“我愛馬拉加西黨”相繼贏得眾議院選舉、市鎮選舉和參議院選舉。

2009年1月,馬首都等地發生嚴重騷亂和流血衝突。 3月,拉瓦盧馬納納總統在部分嘩變軍隊壓力下被迫交權並流亡國外,反對派領導人、原首都市長拉喬利納(Andry Nirina Rajoelina)宣佈自任總統。 非盟、南共體中止馬成員國資格,美國、法國、歐盟等譴責拉喬利納違憲奪權。 經南共體多輪斡旋,2011年9月,馬主要政治派別簽署南共體解决馬危機路線圖及其實施框架。 新過渡政府、過渡期國會、過渡期最高理事會和過渡期國家獨立選舉委員會先後宣告成立。 2013年10月和12月,馬舉行總統選舉兩輪投票。 埃裏·拉喬納裏曼皮亞尼納(Hery Rajaonarimampianina)以53.49%的得票率當選。 2018年11月和12月,馬舉行總統選舉兩輪投票。 2019年1月8日,馬高等憲法法院公佈大選正式結果,拉喬利納以55.66%的得票率擊敗拉瓦盧馬納納,當選新一任總統。

【政治】2023年11月,馬舉行總統選舉。 2023年12月1日,馬高等憲法法院公佈大選正式結果,拉喬利納以58.96%的得票率勝選連任。

【憲法】1992年8月19日通過“第三共和國憲法”,經1995年9月、1998年3月和2007年4月三次修訂。 憲法賦予總統直接任命總理、解散議會的權力,任期5年,可連任兩届,由直接選舉產生; 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均需三分之二的多數方可中止總統權力; 地方政權實行自治。 2007年修憲取消了自治省,設立擁有行政和財政自治權的地區和鄉鎮。 2010年11月馬過渡政權推動全民公投通過新憲法,宣佈正式成立第四共和國。 新憲法主要內容包括將總統任職年齡由40歲降為35歲,並將總統最高連續任職期限由三届改為兩届。

【議會】馬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實行兩院制,由國民議會(L’Assemblée Nationale)和參議院(Le Sénat)組成。 國民議會於2024年5月改選,現有163個議席,執政聯盟“與拉喬利納總統一道”84席,反對派“團結力量聯盟”22席,獨立候選人50席,其他黨派7席,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 2024年7月,朱斯坦·圖凱利當選國民議會議長。 參議院現有18個席位,三分之二的參議員由地方選舉產生,其餘三分之一由總統任命產生,議員任期5年。 2023年10月,裏夏爾·拉瓦盧馬納納當選參議長。

【政府】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 本届政府於2024年1月組成,由總理克裏斯蒂安·恩蔡(Christian Ntsay)領導。 7月10日,恩蔡總理及其政府集體辭職。 12日,拉喬利納總統任命恩蔡繼續擔任政府總理,由恩蔡領導組建新一届政府。 政府成員包括武裝力量部長拉拉·蒙賈·德爾芬·薩希韋盧(SAHIVELO Lala Monja Delphin),外交部長拉法拉瓦維塔菲卡·拉薩塔(RASATA Rafaravavitafika),掌璽、司法部代理部長海因古·埃莉塞特·富門德拉紮(FOMENDRAZA Haingo Elisette),地方分權和領土整治部長奈納·安德裏安齊圖海納(ANDRIANTSITOHAINA Naina),經濟和財政部長琳德拉·哈辛貝盧·拉巴裏尼裏納裏松(RABARINIRINARISON Rindra Hasimbelo),內政部代理部長奈納·安德裏安齊圖海納(ANDRIANTSITOHAINA Naina),公共安全部長海裡拉拉·拉庫圖阿裏馬納納(RAKOTOARIMANANA Herilala), 工業化和商業部長埃德加·拉紮芬德拉瓦希(RAZAFINDRAVAHYEdgar),農業和畜牧業部長拉庫圖阿裡蘇盧·敘澤蘭·拉圖希阿裏喬納(RATOHIARIJAONA Rakotoarisolo Suzelin),高等教育和科研部代理部長菲迪尼亞武·拉武卡特拉(RAVOKATRA Fidiniavo),國民教育部代理部長澤利·阿裏韋盧·蘭德裏亞馬南塔尼(RANDRIAMANANTANY ZelyArivelo),科技教育和職業培訓部代理部長哈妮特拉·菲蒂亞瓦娜·拉紮卡布阿納(RAZAKABOANA Hanitra Fitiavana),公共衛生部長澤利·阿裏韋盧·蘭德裏亞馬南塔尼(RANDRIAMANANTANY ZelyArivelo),人口和團結部長海因古·埃莉塞特·富門德拉紮(FOMENDRAZA Haingo Elisette), 旅遊和手工業部長若埃爾·蘭德裏亞曼德蘭圖(RANDRIAMANDRATO Joël),數位化發展、郵政和通訊部代理部長拉法拉瓦維塔菲卡·拉薩塔(RASATA Rafaravavitafika),能源和碳氫燃料部長奧利維耶·讓-巴蒂斯特(JEAN-BAPTISTE Olivier),公共工程部長恩德裏亞米哈賈·利瓦·安德裏亞納特雷希納(ANDRIANATREHINA Ndriamihaja Livah),交通和氣象部長馬南巴胡阿卡·瓦萊裏·菲茨傑拉德·拉蒙賈韋盧(RAMONJAVELO Manambahoaka Valéry Fitzgerald),勞動、就業、公職部長哈妮特拉·菲蒂亞瓦娜·拉紮卡布阿納(RAZAKABOANA Hanitra Fitiavana),水務和清潔部長菲迪尼亞武·拉武卡特拉(RAVOKATRA Fidiniavo), 漁業和藍色經濟部長齊馬瑙拉蒂·波貝爾·馬哈坦泰(MAHATANTE Tsimanaoraty Paubert),礦業部長海林德賴尼·奧利維埃·拉庫圖馬拉拉(RAKOTOMALALA Herindrainy Olivier),新聞和文化部長奧古斯丁·安德裏亞馬納努魯(ANDRIAMANANORO Augustin),青年和體育部代理部長馬南巴胡阿卡·瓦萊裏·菲茨傑拉德·拉蒙賈韋盧(RAMONJAVELO Manambahoaka Valéry Fitzgerald),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部長馬克斯·方丹(FONTAINE Max),負責國家憲兵的部長級代表安德裏亞察拉法拉·安德裏亞米圖維·拉庫通德拉紮卡(RAKOTONDRAZAKA Andriatsarafara Andriamitovy)。

【司法機构】設最高法院、最高司法法院、高等憲法法院。 最高法院包括終審法院、國務委員會和稽核法院。 首席院長和總檢察長是最高法院首長。 現任首席院長夏爾·拉貝圖庫塔尼(Charles Rabétokotany),總檢察長埃德松·貝爾特利埃·拉維隆薩拉瑪(Edson Berthelier Ravelontsalama)。 最高司法法院由最高法院首席院長、2名終審法庭庭長、2名上訴法院院長、2名國民議會議員、2名參議員組成。 高等憲法法院由9名成員組成,任期7年,不得連任。 其中3名成員由總統任命,2名由國民議會任命,2名由參議院任命,2名由最高司法委員會選舉產生。 院長由總統任命。

【政黨】實行多黨制,政黨眾多。 現時影響力較大的政治派別主要包括:

(1)支持拉喬利納總統聯盟(MAPAR):執政黨。 由支持拉喬利納的“馬拉加西青年準備著”(TGV)、“爭取變革民主共和人士聯盟”(UDR-C)等政黨和政黨聯盟組成。

(2)“我愛馬拉加西黨”(TIM):前執政黨。 前身為拉瓦盧馬納納創建的“我愛馬拉加西協會”,在拉瓦盧馬納納2001年競選總統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拉瓦盧馬納納就任總統後於2002年7月將其轉變為政黨。 基層組織較完備。 拉瓦盧馬納納2009年下臺並流亡海外後,該黨兩次發生分裂。

(3)馬拉加西新生力量黨(HVM):前執政黨。 2014年由埃裏組建。

【重要人物】安德裏·尼裏納·拉喬利納:1974年5月出生,高原族人,先後創辦數字印刷企業、傳媒集團,曾當選馬年度最佳青年企業家。 2007年成立政治組織“馬拉加西青年準備著”,同年當選首都安塔那那利佛市市長。 2009年3月,在法國和部分軍方人士支持下,迫使時任總統拉瓦盧馬納納辭職並流亡南非,自任新組建的“最高過渡權力機构”領導人,3月21日宣誓就職過渡期總統。 2013年,在國際調解下,與拉瓦盧馬納納同時放弃參加總統大選,其支持的候選人埃裏當選總統。 2018年11月和12月參加馬總統大選兩輪投票。 2019年1月8日,以55.66%的得票率當選新一届總統,並於1月19日宣誓就職。 2023年11月在馬大選中以58.96%的得票率首輪勝選,並於12月16日宣誓就職。

克裏斯蒂安·恩蔡:1961年出生。 安塔那那利佛大學經濟學本科專業,曾在巴黎財經銀行研究中心(CEFEB)研修企業管理。 2002年5月至2003年1月任馬旅遊部長。 2008年至2018年任國際勞工組織駐馬拉加西、科摩羅、模裡西斯、塞舌耳局局長。 2018年6月被任命為聯合過渡政府總理。 2019年1月,被任命為馬新一届政府總理。 2019年7月、2020年8月、2021年8月、2023年2月馬政府分別進行技術性調整及改組,恩蔡總理留任。 2024年1月被再次任命為馬新一届政府總理。

【經濟】系最不已開發國家。 經濟以農業為主,嚴重依賴外援,工業基礎薄弱。 拉瓦盧馬納納執政後提出“快速、持續”發展口號,出臺國家10年减貧戰畧檔案,確定中長期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推出“馬拉加西行動計畫”,鼓勵私營部門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經濟實現持續增長。 2009年政治危機發生後,馬遭遇國際社會停援减援制裁,外國投資銳減,經濟每況愈下,農產品加工、紡織品加工、旅遊業等支柱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遭遇重創。 2014年埃裏上臺後,積極爭取國際社會恢復對馬援助,製定2年期國家發展緊急計畫和2015-2019國家發展規劃,致力於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創造就業。 2019年1月拉喬利納當選總統後,致力於實施“馬拉加西振興倡議”,推動能源、農業、住房、衛生、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建設。 2020年12月2日,馬政府舉行部長會議審議《馬達加斯加振興計劃》,决定儘快提交各多雙邊合作夥伴及投資者。 《馬達加斯加振興計劃》旨在落實拉喬利納13條競選承諾、《馬達加斯加振興倡議》及拉喬利納政府施政綱領,並就馬未來幾年發展戰略及實施辦法作出部署。 2023年12月12日,拉喬利納主持召開就職後首次部長會議,重申新任期施政重點是人力資源、工業化、社會治理三大發展支柱。 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160.3億美元,人均530美元,經濟增長率4%,通貨膨脹率9.9%。

【資源】礦藏豐富,主要礦產資源有石墨、鉻鐵、鋁礬土、石英、雲母、金、銀、銅、鎳、錳、鉛、鋅、煤等,其中石墨儲量居非洲首位。 此外還有較豐富的寶石、半寶石資源以及大理石、花崗岩和動植物化石。 河流湍急,水力發電潜力大。 森林面積123279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21%,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一些動植物為馬獨有。

【工業】馬工業基礎十分薄弱,主要有煉油、發電、紡織和服裝加工、農產品加工、飲料、烟草、造紙、制革、建材等。 1989年設立免稅區。

【農業】農業人口占總人口80%以上,出口收入的70%來自農業。 土地肥沃,氣候適合各種熱帶、溫帶糧食和經濟作物生長。 耕地三分之二以上種植水稻,其他糧食作物有木薯、甘薯、玉米等,糧食不能自給。 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香子蘭、丁香、胡椒、咖啡、可哥、棉花、花生、棕櫚等。 其中香子蘭生產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約占世界市場總量的三分之二。 全國牧場面積340484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58%。 沿海以及河流、湖泊盛產各類魚蝦、海參、螃蟹等。

【旅遊業】旅遊資源豐富,但服務設施不足。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馬將旅遊業列為重點發展行業,鼓勵外商投資旅遊業。 1990年建立一所旅遊學校培養專門人才。 1991年成立國家旅遊開發委員會。 1994年實行國內和地區航運自由化,允許留尼汪、模裡西斯和南非的航空公司進入馬航運市場。 1997年改革簽證制度,允許遊客申請落地簽證,同時取消旅舘對外國遊客高收費的作法。 遊客主要來自法國(41.47%)、義大利、中國等。 主要旅遊點是努西貝島、聖瑪麗島。 據馬拉加西旅遊和手工業部2024年數據,2023年來馬外國遊客總數達25.99萬人次,同比新增97%。

【交通運輸】水陸交通不發達。 鐵路為單軌鐵路。 公路總里程3.8萬公里。 擁有7個海港和10個河港,海運集中在東部港口塔馬塔夫,年輸送量約400萬噸。 擁有2個國際機場。 馬拉加西航空公司為國有航空公司,有定期航班飛往歐洲、亞洲、非洲和西南印度洋諸島國。

【財政金融】金融業欠發達,全國三分之一以上金融業務由馬拉加西中央銀行經營,另有5家商業銀行及一些辦理儲蓄和貸款業務的機构。

【對外貿易】1987年開始實行貿易進出口自由化政策,鼓勵出口多樣化,出口額有所增加。 主要進口石油、車輛、機械設備、藥品、日用消費品及食品等。 主要出口咖啡、蝦、鉻礦石、香子蘭、丁香、棉紡織品等。 主要貿易夥伴是法國、美國、中國、歐盟、南非、南共體、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印度洋諸島國等。

【外國資本】電信、礦產和石油開發是近年外資注入的重點領域。 拉喬利納總統就任後,積極致力於吸引外資,創造就業。

【外國援助】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外援。 主要援助方有法國、美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本、德國、挪威等。 2009年馬政治危機發生後,國際社會對馬採取减援、停援措施,美國取消馬“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受益國地位,歐盟暫停向馬提供發展援助。 隨著2013年馬順利舉行總統選舉,聯合國、世界銀行、法國、美國、歐盟等主要合作方恢復對馬援助,美國恢復馬“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受益國地位。 近年來,世行、聯合國、歐盟、美國、中國、法國等向馬提供多雙邊援助。

【人民生活】據《2023/2024年世界人類發展報告》統計,馬人類發展指數在193個國家和地區中列第177比特。 公職部門的職工享受國家的勞保、醫療、住房、子女補貼,其他部門職工由雇主支付社會和醫療保險。 65%的居民能得到基本衛生保障,39.6%的居民家庭可獲得飲用水,16%的家庭或14%的人口可使用電。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數據,2023年,女性人均預期壽命69歲,男性為64歲。

【軍事】獨立後組建人民軍。 總統為軍隊最高統帥。 國防部為軍事行政機構。 全國設6個軍區。 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約18個月。

【教育】實行五年義務教育。 都市地區使用法語教學,農村地區大部分中小學使用馬語教學。 自1978年起,正式教育分為:五年基礎(小學)教育、四年普通國中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新聞出版】主要報紙有:《馬達加斯加午報》、《快報》等。 全國通訊社為國家通訊社。 馬國家廣播電臺建於1931年4月,有兩套節目,第一套節目用馬拉加西語,第二套節目用法語和英語,每天均播出24小時。 馬拉加西國家電視臺建於1967年,用馬語、法語每天播出約9小時(週末15小時)。

【對外關係】馬政府外交政策多元。 保持同法國等傳統夥伴國關係,加强同新興經濟體合作,注重維護同周邊國家關係。 現為非洲聯盟、東南非共同市場、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印度洋委員會、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成員。 馬達加斯加於2024年9月當選第79届聯合國大會副主席,主張對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改革,與非洲聯盟共同立場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