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護照

Estonia passport

愛沙尼亞护照
  • 118
    免簽
  • 34
    落地簽
  • 7
    旅行授權
  • 39
    需要簽證
ISO代碼 EE
承認雙重國籍
地區人口 1,211,524
簽證要求:
大洲 護照國家 簽證狀態 有效天數 操作

基本概況

【國名】愛沙尼亞共和國(Republic of Estonia,Eesti Vabariik)。

【面積】45339平方公里。

【人口】 135.77 萬(2023年)。 主要民族有愛沙尼亞族、俄羅斯族、烏克蘭族和白俄羅斯族。 官方語言為愛沙尼亞語。 英語、俄語亦被廣泛使用。 主要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東正教和天主教。

【首都】塔林(Tallinn),共分8個區,面積159.4平方公里,人口38.2萬(2023年)。 始建於1248年丹麥王國統治時期,1991年恢復獨立後成為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 塔林市位於愛西北部,瀕臨波羅的海,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 氣候受海洋影響明顯,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氣溫6.8℃。 塔林港是愛最大的港口。

【國家元首】總統阿拉爾·卡裏斯(Alar Karis),2021年10月11日當選,任期5年。

【重要節日】天煞-地球反击战(國慶日):2月24日,為紀念1918年2月24日愛脫離沙俄統治獲得獨立; 恢復天煞-地球反击战:8月20日,為紀念1991年8月20日愛恢復獨立; 勝利日:6月23日,為紀念1919年愛抗擊德國軍隊獲勝。

【簡況】 位於波羅的海東岸,東與俄羅斯接壤,南與拉脫維亞相鄰,北鄰芬蘭灣,與芬蘭隔海相望,西南瀕裏加灣,邊界線長1445公里,海岸線長3794公里。 屬海洋性氣候,冬季平均氣溫-5.2℃,夏季平均氣溫17.7℃,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

愛沙尼亞族形成於12~13世紀。 曾先後被普魯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沙俄和蘇聯佔領統治。 1918年2月24日愛宣佈擺脫沙俄統治獨立,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 同年11月,蘇維埃俄國宣佈對愛擁有主權。 在此期間,愛為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武裝鬥爭。 1920年2月,蘇維埃俄國承認愛獨立。 1940年6月,前蘇聯出兵愛沙尼亞,同年7月成立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 1991年8月20日,愛脫離前蘇聯,宣佈恢復獨立。 同年9月17日,聯合國宣佈接納愛為成員國。 愛於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5月1日加入歐盟,2007年12月21日加入申根區,2011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

【政治】愛自1991年恢復獨立以來,政治局勢總體穩定。 2023年4月,愛沙尼亞改革黨、愛沙尼亞200黨、社會民主黨組成新一届聯合政府,改革黨主席卡婭·卡拉斯(Kaja Kallas)連任總理。 2024年7月,因被提名為新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辭去愛總理職務,改革黨成員克裏斯滕·米查爾(Kristen Michal)接任總理並改組內閣。 新政府政黨構成未發生變化,仍由改革黨、愛沙尼亞200黨、社會民主黨聯合組成。

【憲法】現行憲法於1992年6月28日通過,7月3日生效,除序言部分外共分15章、168條。 憲法確定,愛是獨立主權的民主國家,國家最高權力屬於人民,獨立和主權至高無上、不可剝奪。 愛實行三權分立的多黨議會民主制。

【議會】一院制,共101個議席,任期四年。 主要職能:通過法律; 决定全民公决; 選舉共和國總統; 準予或宣佈廢除條約; 授權總理組成政府; 通過並準予國家預算; 决定對共和國政府、總理及部長進行不信任投票; 宣佈全國處於緊急狀態; 解决憲法所規定的總統、政府、其他國家機關或地方政府職權以外的所有行政問題等。 年滿21周歲且有選舉資格的公民均可競選議員。 2023年3月,愛舉行第15届議會選舉,共有6個政黨進入議會。 截止目前各黨席位分別是:改革黨(37席)、保守人民黨(11席)、中間黨(6席)、愛沙尼亞200黨(13席)、社會民主黨(9席)、祖國聯盟黨(8席),另有無黨派議員17人。 2023年4月,時任愛沙尼亞200黨主席勞裏·胡薩爾當選議長。

【政府】本届政府於2024年7月改組產生。 克裏斯滕·米查爾(Kristen Michal)出任總理,內閣成員包括改革黨部長6名:國防部長漢諾·佩夫庫爾(Hanno Pevkur)、氣候部長約科·阿倫德(Yoko Alender)、文化部長海蒂·普爾伽(Heidy Purga)、經濟與工業部長埃勒克·凱爾多(Erkki Keldo)、財政部長尤爾根·利基(Jurgen Ligi)、社會保障部長西格奈·瑞薩洛(Signe Riisalo)。 社會民主黨部長4名:內政部長勞裏·拉內梅茨(Lauri Laanemets)、地區與農業部長皮勒特·哈特曼(Piret Hartman)、衛生部長瑞娜·西庫特(Riina Sikkut)、基礎設施部長弗拉基米爾·斯維特(Vladimir Svet)。 愛沙尼亞200黨部長3名:外交部長馬爾古斯·查赫克納(Margus Tsahkna)、教育與研究部長克裏斯蒂娜·卡拉斯(Kristina Kallas)、司法與數位部長麗薩-麗·帕科絲塔(Liisa-Ly Pakosta)。

【主要網址】政府:https://valitsus.ee;外交部:www.vm.ee

【行政區劃】全國共分15個省,大小城鎮254個。

【司法機构】分城鄉地區法院、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級。 最高法院院長維魯·科維(Villu Kove),2019年2月上任,任期9年。 總檢察長拉安德列斯·帕爾馬斯(Andres Parmas),2020年2月上任,任期5年。

【政黨】主要政黨有:

(1)改革黨(Estonian Reform Party),成立於1994年,現有黨員約1.2萬人。 屬中右自由民主黨,黨主席為卡婭·卡拉斯(Kaja Kallas)。

(2)中間黨(Estonian Center Party),成立於1991年,現有黨員約1.5萬人。 屬中間自由政黨,黨主席為米哈伊爾·科瓦特(Mihhail Kõlvart)。

(3)保守人民黨(Estonian Conservative People’s Party),成立於2012年,現有黨員約8500人,屬右翼民粹保守政黨,黨主席為馬丁·赫爾姆(Martin Helme)。

(4)祖國聯盟黨(Isamaa),2006年6月由祖國聯盟與共和國黨合併而成,現有黨員約8800人。 屬右翼政黨,黨主席為烏爾馬斯·雷因薩魯(Urmas Reinsalu)。

(5)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原名為溫和黨(The Moderates),成立於1996年,2004年2月改為現名,2012年2月與愛沙尼亞俄羅斯黨(Estonian Russain Party)合併,現有黨員約6000人。

(6)愛沙尼亞200黨(Estonia 200):成立於2018年,屬中右翼自由黨派,黨主席為馬爾古斯·查赫克納(Margus Tsahkna)。 該黨在2023年大選中首次進入議會。

較有影響的政黨還有:愛沙尼亞綠黨(Estonian Greens)、愛沙尼亞團結黨(Estonia Together Party)等。

【重要人物】阿拉爾·卡裏斯:總統,1958年3月出生。 1981年—2003年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2003年—2007年,任愛沙尼亞生命科學大學校長; 2007年—2012年,任塔爾圖大學校長; 2013年—2018年,任愛沙尼亞審計長; 2018年—2021年,任國家博物館館長; 2021年8月31日,當選總統; 2021年10月11日,就任總統,任期5年。

克裏斯滕·米查爾:總理。 1975年7月出生,塔林大學法律碩士。 2007年起擔任議會議員。 2011年—2012年,任司法部長。 2015年—2016年,任經濟與基礎設施部長。 2023年4月—2024年7月,任氣候部長。 2024年7月出任總理。

勞裏·胡薩爾:議長,愛沙尼亞200黨主席。 1973年9月出生。 曾長期從事媒體工作,擔任過電視臺和電臺主持人,曾是愛最大報紙《郵差報》主編。 2022年10月當選愛沙尼亞200黨主席(2023年11月卸任),2023年4月當選愛第十五届議會議長。

【經濟】自恢復獨立以來,愛一直奉行自由經濟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經濟發展迅速,年均經濟增速在歐盟成員國內位列前茅。 2023年主要經濟資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376.8億歐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7588歐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3 %

貨幣名稱:歐元(Euro)

失業率:6.4 %

【資源】自然資源匱乏。 主要礦產有油葉岩(已探明儲量約60億噸)、泥煤(儲量約40億噸)、磷礦(儲量約7億噸),石灰岩等。 森林面積244.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4%,森林蓄積量4.66億立方米,人均木材擁有量達362立方米。

【工業】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製造、木材加工、建材、電子、紡織和食品加工業。 據愛沙尼亞統計局統計,2023年工業生產總值194.82億歐元,同比增長21.6%。。

【農業】農林牧漁業中以畜牧業和種植業為主,畜牧業主要飼養奶牛、肉牛和猪,主要農作物有小麥、黑麥、馬鈴薯、蔬菜、玉米、亞麻和飼料作物。 2023年農業生產總值為12.97億歐元,同比下降20.4%。

【交通運輸】公路:公路總里程16609公里。 2023年公路貨運總量2511萬噸,同比下降8.2%。

鐵路:鐵路總里程2144公里,其中,公共鐵路線1514公里,非公共鐵路線630公里。 2023年鐵路客運量為780.5萬人次,同比上升10.7%; 2023年鐵路貨運量為1011萬噸,同比下降42.9%。

空運:2023年航空客運量為114.1萬人次,同比上升219.6%; 塔林機場(愛沙尼亞唯一國際機場)2023年航空貨運量為8349噸,同比下降22.6%。

海運:2023年港口貨物輸送量為2148萬噸,同比下降33.6%。 2023年港口客運量為802萬人次,同比增長12.4%。 主要港口有塔林港(Tallinn)、西由拉邁港(Sillamae)、昆達港(Kunda)、北帕爾迪斯基港(Paldiski)、帕爾努港(Parnu Reid)等。

【財政金融】愛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控制財政赤字,實行較為保守的財政政策。 近三年政府財政情况如下(組織:億歐元):

財政收入

財政支出

財政餘額

2021

122.4

120.0

-2.4

2022

139.3

142.6

-3.3

2023

151.39

163.81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