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護照

Bhutan passport

不丹护照
  • 18
    免簽
  • 30
    落地簽
  • 3
    旅行授權
  • 147
    需要簽證
ISO代碼 BT
承認雙重國籍
地區人口 867,775
簽證要求:
大洲 護照國家 簽證狀態 有效天數 操作

基本概況

【國 名】 不丹王國(The Kingdom of Bhutan)。

【面 積】 約3.8萬平方公里。

【人 口】 約77.7萬(2024年估算)。 人口增長率約為0.9%(2023年)。 不丹族約占總人口的50%,尼泊爾族約占35%。 不丹語“宗卡”為官方語言。 藏傳佛教(噶舉派)為國教,尼泊爾族居民信奉印度教。

【首 都】 辛布(Thimphu),人口數138736(2017年)。

【國家元首】 國王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Jigme Khesar Namgyel Wangchuck),2006年12月9日登基,2008年11月6日加冕。

【重要節日】 國慶日(12月17日——第一任國王烏金·旺楚克登基日)、國王生日(2月21日)、國王加冕日(11月6日)。

【簡 况】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其東、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南部與印度交界,為內陸國。 北部山區氣候寒冷,中部河谷氣候較溫和,南部丘陵平原屬濕潤的亞熱帶氣候。

西元7世紀起為吐蕃王朝屬地,9世紀成為獨立部落。 12世紀後,藏傳佛教竺巴噶舉派逐漸成為執掌世俗權力的教派。 18世紀後期起遭英國入侵。 1907年建立不丹王國。 1910年1月,同英國簽訂《普那卡條約》。 1949年8月,同印度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 1971年加入聯合國,1973年成為不結盟運動成員,1985年成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成員。 2007年2月,同印度簽署經修訂的《不印友好條約》。

【政 治】 1998年,第四世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不再兼任政府首腦,將政府管理權移交給大臣委員會。 2001年,成立憲法起草委員會,啟動制憲工作。 2006年,第四世國王讓位於其子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 2007年12月,舉行首次國家委員會(上院)選舉。 2008年3月,舉行首次國民議會(下院)選舉,成立首届民選政府,標誌著不丹開始向君主立憲制轉變。 2008年7月不丹頒佈首部憲法。

【議 會】 實行兩院制,由國王、國家委員會(上院)、國民議會(下院)組成,擁有立法權。 上院由25名議員組成,均為非黨派人士,其中20名由各宗(縣)選舉產生,其餘5名由國王任命知名人士擔任,現任國家委員會主席森格·多吉(Sangay Dorji)。 下院由47名議員組成,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兩院議員任期5年。 2007年12月,產生首届國家委員會。 2008年3月,產生首届國民議會。 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舉行第四届國民議會選舉,人民民主黨贏得30席,緣慶黨贏得其餘17席。 現任國民議會議長隆登·多吉(Lungten Dorji),副議長森格·坎杜(Sangay Khandu)。

根據不丹憲法,經三分之二議員同意,議會有權對國王提出退位動議。 如動議獲議會四分之三投票通過,則應舉行全民公投以决定國王是否退位。 國王在位年齡不得超過65歲。

【政 府】 根據不丹憲法,在國民議會選舉中獲多數議席的政黨領導人將由國王任命擔任首相,負責組閣。 首相任期不得超過兩届,各政府部門大臣人選由首相推薦、國王任命。 經三分之一以上議員同意,國民議會可對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如動議獲國民議會三分之二以上議員投票通過,則國王有權解散政府。 2018年10月,不丹統一黨在第三届國民議會選舉中獲勝並組建新政府,洛塔·策林(Lotay Tshering)擔任首相。 2022年12月,不丹進行政府機構改革,調整各部委職能,部委數量由10個壓縮為9個。 2024年1月,人民民主黨在第四届國民議會選舉中獲勝,黨主席策林·托傑(Tshering Tobgay)出任首相。

內閣成員:首相策林·托傑,外交大臣迪納納特·頓傑(Dinanath Dhungyel),財政大臣雷凱·多吉(Lekey Dorji),工業、商業和就業大臣朗傑·多吉(Namgyal Dorji),衛生大臣丹丁·旺楚克(Tandin Wangchuk),教育和技能發展大臣丁布·塔帕(Dimple Thapa),農業和畜牧業大臣雲登·朋措(Younten Phuntsho),基礎設施和交通大臣錢德拉·古隆(Chandra Gurung),內政大臣策林(Tshering),能源和自然資源大臣格木·策林(Gem Tshering)。

政府還設有皇家文官委員會、國家計畫委員會、國家環境委員會、國家勞動局、皇家貨幣局、國家技術培訓局、皇家管理學院、法律事務局、不丹研究中心、地方發展委員會、國家文化事務委員會等直屬機構。

【司法機构】 高等法院系最高司法機构,國王擁有最高司法權力,包括受理最高上訴案件。 高等法院於1968年在辛布設立,包括首席法官在內共有8名法官,其中2名由國民議會選出,任期5年; 其餘由國王指派,任期由國王决定。 各宗設有地方法院,由國王任命的宗長和地方法官負責處理地方訴訟案件。 現任首席大法官為喬家爾·答戈·裏格津(Chogyal Dago Rigdzin)。

【寺院團】 是宗教事務的唯一仲裁機构,由中央寺院團和地方寺院團組成。 全國約有5000名僧人,享受政府提供的財政資助。 傑堪布為最高宗教領袖,由寺院選舉並經國王準予的一名高僧擔任,享有穿著與國王同樣顏色披肩的特殊權利。 傑堪布下有4名大僧人輔助。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4個行政區、20個宗(縣)

【重要人物】 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國王。 1980年2月21日生,曾留學英國、印度。 2004年10月任通薩宗宗長。 2006年12月繼位,成為旺楚克王朝第五世國王。 2008年11月6日加冕。

【政 黨】 正式注册有5個政黨,分別為人民民主黨(簡稱PDP,2007年注册)、和平繁榮黨(簡稱DPT,2007年注册)、不丹統一黨(簡稱DNT,2013年注册)、團結黨(簡稱DTT,2022年注册)、緣慶黨(簡稱BTP,2023年注册)。

【經 濟】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不丹2023年主要經濟資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約29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3780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6%。

貨幣名稱:努紮姆(Ngultrum),簡稱“努”,與印度盧比等值。

年均通貨膨脹率:4.6%。

2024年10月,不丹貨幣同美元匯率為1美元≈84努。

據不丹統計部門數據,不丹2024年8月通貨膨脹率為2.05%,第三季度失業率為3.1%。 2023—2024財年(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不丹三次產業產值增長率分別為1.8%、-4.9%、10.7%。 2022年,不丹三次產業產值分別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67%、31.82%、53.50%。 水電資源豐富並向印度出口,水電及相關建築業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2002年開始,製造業和服務業率先對外資開放,外資控股最高可達70%。

不丹原為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 1961年起,不丹開始實行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並從印度、瑞士等國和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等國際組織獲得經濟援助。 2018年至2023年為不丹第12個五年計劃,預算總開支約3100.16億努,較上一個五年計劃增長38%,主要目標是通過進一步去中心化來建設公平、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社會。 2023年12月,不丹正式從最不已開發國家行列“畢業”。 2024年,不丹開啟第13個五年計劃,重視吸引外國投資、刺激經濟發展。

2023年12月,不丹第五世國王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在國慶日講話中提出,不丹將在南部城鎮格列普(Gelephu)設立特別行政區,打造擁有行政自主權和法律獨立性的經濟中心。 在吸引外資的同時,對入駐特區的外國企業實行邀請制,確保企業和職工尊重不丹文化傳統。 為促進特區建設,不丹將重點發展能源產業、提升互聯互通水准和群眾技能。 現時,不丹正在推進格列普國際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

【資 源】 不丹擁有白雲石、石灰石、大理石、石墨、石膏、煤、鉛、銅、鋅等礦藏。 水力資源豐富。 水電資源蘊藏量約為3.69萬兆瓦,現時僅約1.5%得到開發利用。 森林覆蓋率約為70%,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51.4%。 物種豐富,每1萬平方公里上有植物3281種。

【工 業】 2022年,第二產業(包括電力、建築業和製造業等)總產值725億努,占GDP的31.82%。 建築業產值179.45億努,占GDP的7.88%。 製造業產值198.82億努,占GDP的8.73%。 1988年不丹開始在西南部楚卡宗帕薩卡建設工業區,已成為不丹最大的礦產加工業、化工業中心。 近年來,對印度電力出口帶動不丹水電站建設,電力行業逐漸成為經濟支柱之一。 2022年,電力行業產值305.36億努,占GDP的13.4%。 2022年,不丹全國發電量為107.7億千瓦時,出口74.83億千瓦時。

【農牧林業】 農業是不丹的支柱產業。 20世紀50年代實行土地改革後,98%以上的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住房,平均每戶擁有土地1公頃多。 可耕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16%。 糧食基本自給。 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大麥、蕎麥、馬鈴薯和小豆蔻。 畜牧養殖較普遍。 主要樹種有娑羅雙樹、橡樹、松樹、冷杉、雲杉、樺樹等,以豐富的名木花草聞名遐邇。 盛產水果。 蘋果、柑橘等向印度和孟加拉出口。

【旅遊業】 旅遊業是不丹外匯的重要來源之一。 1974年開始對外開放旅遊業,但控制較嚴,一般只接受團體旅遊。 出於環保等因素考慮,不丹實行“高淨值”旅遊政策,對外國遊客收取“可持續發展費”。 2023年,為吸引更多外國遊客,“可持續發展費”標準由每人每天200美元降至100美元。 每年3月至6月、9月至12月是旅遊旺季,遊客主要來自印度等南亞國家和亞太、歐美等地區。 2022年,入境遊客20897人次。 據估算,2023年入境遊客約10.3萬人次。

【交通運輸】截至2023年6月,不丹公路總里程18343.47公里,注册機動車輛累計126501輛。 山區仍以馬、牛、騾為主要運輸工具。 河流眾多但湍急,無法航行。

帕羅機場是不丹唯一國際機場,距首都辛布65公里。 航空公司有雷龍航空公司(Druk Air Corporation)和不丹航空公司(Bhutan Airlines),分別成立於1983年和2011年,運營從帕羅至新德里、加爾各答、加德滿都、達卡、曼谷和新加坡等地航線。 2022年載客量10.37萬人次。 2006年,不丹與印度、泰國、孟加拉分別簽署關於加强航空聯系的諒解備忘錄。

【通訊郵政】 不丹電信公司於1999年1月成立。 1999年,不丹建成全國電腦互聯網,擁有自己的功能變數名稱尾碼.bt,並成立網絡服務商Druknet。 不丹有兩大通訊公司,分別為國營的不丹電信公司(Bhutan Telecom Limited)和私營的紮西資訊通訊公司(Tashi InfoComm Limited)。 不丹郵政服務始於1962年,最初僅服務國內及同印度郵政往來。 1983年不丹加入萬國郵政聯盟,1993年開通國際EMS服務。 2022年,共有固定電話用戶19566戶,移動用戶776631戶,59個郵局。

【財政金融】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為一個財政年度。 世界銀行網站顯示,2024年6月不丹外匯儲備約6.24億美元。

主要金融機構有皇家貨幣局(Royal Monetary Authority)、不丹銀行(Bank of Bhutan)等。 皇家貨幣局成立於1982年,是不丹的中央銀行,負責製定和執行政府的貨幣政策,代表政府辦理外幣存款業務。 不丹銀行成立於1968年,屬國家商業銀行,一度與印度國家銀行合辦。 2002年,印度國家銀行將管理權移交給不丹,持股份額也由40%降至20%。

作為不丹私有化行程的里程碑,1996年不丹政府允許金融部門公開發行股票,並與亞洲開發銀行和花旗銀行簽署協定,允許它們購買不丹國家銀行(Bhutan National Bank)不超過40%的股份。

【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主要在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南盟)成員間進行。 印度是不丹最大貿易夥伴,不丹同印度簽有自由貿易協定,同孟加拉簽有優惠貿易協定。 其他主要貿易夥伴有中國、韓國、泰國、新加坡、日本等。 據估算,2023年不丹進口額約為1084億努,其中自印度進口額約為870億努; 出口額約為529億努,其中向印度出口額約為446億努(以上包括電力進出口)。

主要出口產品為電力、化學製品、礦產品等。 主要進口產品為燃料、穀物、金屬、電子產品等。

不丹於1998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觀察員,現申請成為正式成員。

【外國援助】 不丹經濟建設嚴重依賴外國和國際組織援助。 印度是最大援助方。 此外,不丹還接受來自日本、丹麥、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奧地利、荷蘭、瑞士、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方面的援助。

【人民生活】 世界銀行和不丹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自2007年至2017年,不丹貧困人口率從23%降至8.2%。 實行免費醫療,享受基礎醫療的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90%,人均壽命增至66.1歲。 2022年,有醫院54家,醫生288名。 2022年,不丹人口中14歲以下的占23.49%,15至64歲的占69.86%,65歲以上占6.64%。 1998年,不丹在日內瓦建立世界首個健康信託基金,保證提供基礎醫療所需的疫苗和基本藥物。 不丹傳統醫學源於藏醫藥學,至今仍廣泛使用。 2004年底起,全國範圍內實行禁烟。

【軍 事】 不丹武裝力量主要由皇家陸軍(包括皇家衛隊)和皇家警詧組成,實行義務兵役制,國王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皇家陸軍於1963年由民兵武裝組織改編組建,兵力約8000人。 現任首席作戰指揮官是巴圖·澤林中將。 皇家衛隊正式組建於1961年,主要負責王室成員的安全保衛工作。 皇家警詧正式成立於1965年,隸屬於不丹內政部,主要職能是維護社會治安並擔負邊界警衛和消防任務。

【文化教育】 不丹於1961年引入現代教育體系。 不丹教育體系主要分為三種形式:通識教育、寺廟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學制為小學7年,初級中學、中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各2年。 憲法規定義務教育為10年,但2020年起,政府已將教育補貼覆蓋至12年級。 學生自高級中學畢業後可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或參加職業教育。 2023年,全國有各類教育機構1896所,教員約1.25萬名,在校學生約20萬名。 2003年6月不丹皇家大學建立,系不丹第一所大學。 截至2023年,不丹共有2所高校。 1961年起學校實行雙語制,不丹語“宗卡”為必修課。 強調職業技術教育,以適應社會需要。 射箭和摔跤為不丹傳統民族體育項目。

【新聞出版】 不丹政府設有不丹新聞與廣播機构,負責全國廣播、電視事務。 1973年,不丹廣播公司成立,用不丹語、英語、尼泊爾語等廣播。 1999年,不丹廣播公司開通電視服務。 《昆色爾》為不丹國家報紙,並在互聯網上更新。 2006年,兩份私人報紙《不丹時報》和《不丹觀察家報》開始發行。 另有《德魯克·洛塞爾》季刊,用不丹語、英語和尼泊爾語出版。

【對外關係】 不丹將維護獨立和主權、實現經濟自力更生作為對外政策兩大目標,主張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奉行不結盟政策,在和平共處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誼和合作,特別是同鄰國友好相處。 已同印度等54個國家及歐盟建立外交關係,在紐約和日內瓦設有常駐聯合國代表處,在印度、孟加拉、澳大利亞、科威特、比利時和泰國設有使館,在加爾各答、古瓦哈蒂設有領館,在12個國家設有16比特名譽領事。 印度、孟加拉和科威特在不丹設有使館。

1971年加入聯合國,現時是約75個國際組織的成員國。

【同中國的關係】 參見“中國不丹雙邊關係”

【同印度的關係】 不丹同印度關係密切,兩國相互實行開放邊界,自由通商。 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貿易夥伴、援助國和債權國。 1949年8月8日,不印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 1968年,不印正式建交。 2007年2月,不丹第五世國王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訪印,雙方簽署經過修訂的《不印友好條約》。 2008年5月,印度總理辛格訪不。 7月,不丹首相吉格梅·廷裏訪印。 11月,不丹第五世國王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舉行加冕典禮,印度總統帕蒂爾,團結進步聯盟主席、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外長慕克吉出席。 2009年6月,不丹首相吉格梅·廷裏訪印。 12月,不丹第五世國王訪印。 2010年4月,印度總理辛格赴不丹出席第16届南盟峰會。 10月,不丹第五世國王訪印。 同月,不丹首相吉格梅·廷裏訪印。 2011年10月,不丹第五世國王攜王后婚後首次訪印。 2013年1月,不丹第五世國王訪印。 2月,不丹首相吉格梅·廷裏訪印。 8月,不丹首相策林·托傑訪印。 2014年1月,不丹第五世國王訪印。 5月,不丹首相策林·托傑訪印。 6月,印度總理莫迪訪不。 2017年11月,不丹第五世國王夫婦訪印。 2018年12月,不丹首相洛塔·策林訪印。 2019年6月,印度總理莫迪對不丹進行國事訪問。 2022年9月,不丹第五世國王過境印度,會見印度總理莫迪。 2023年4月和11月,不丹第五世國王兩次訪印。 2024年3月,不丹首相策林·托傑訪印。 同月,印度總理莫迪對不丹進行國事訪問。 6月,不丹首相策林·托傑赴印出席印總理莫迪就職儀式。 10月,不丹首相策林·托傑赴印出席2024年新德里電視臺“世界峰會”並會見印度總理莫迪等政要。

【同南亞其他國家的關係】 不丹同南亞所有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不丹是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南盟)成員,積極主張加强南亞區域合作。 2004年,不丹加入“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BIMSTEC)。 2010年4月,不丹主辦第16届南盟峰會。

【同南亞以外國家的關係】 1985年,不丹開始發展跨地區外交,現時已同科威特、荷蘭、瑞典、丹麥、瑞士、挪威、日本、芬蘭、韓國、奧地利、泰國、巴林、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比利時、巴西、西班牙、古巴、斐濟、摩洛哥、盧森堡、捷克、塞爾維亞、印尼、蒙古、越南、緬甸、阿根廷、哥斯大黎加、安道爾、模裡西斯、史瓦濟蘭、阿聯酋、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亞美尼亞、土耳其、埃及、哈薩克共和國、波蘭、哥倫比亞、塔吉克共和國、阿塞拜疆、阿曼、德國、以色列等國及歐盟建交。